今天为大家带来《古木寒泉图轴》文徵明作品画作含义希望可以让你对该作品认识有新的灵感见解。
《古木寒泉图轴》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一幅画作,以墨色为主,呈现出古木参天、寒泉潺潺的山水景象。画作含义深刻,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古老树木和清冷泉水,传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、生命无常的感慨,对静谧、淡泊生活的向往。
创作背景方面,文徵明生活在明代中期,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,文人雅士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独立。文徵明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,其艺术风格深受江南文化影响,注重表现自然美与人文情怀。在《古木寒泉图轴》中,他运用简练的笔触和墨色渲染,营造出一种幽深、静谧的氛围,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,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。
总之,《古木寒泉图轴》是文徵明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杰作,展现了其高超的绘画技艺,更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意趣。
《古木寒泉图轴》诞生于明代,是文徵明在创作,创作地点中国,属于吴门画派风格作品,世界著名的山水画,主要材质采用绢画/水墨,作品大小194.1x59.3cm,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作品图鉴
美术画作介绍
中文名称:《古木寒泉图轴》
作者:文徵明(明代)
作品风格:吴门画派
作品题材:山水画
作品尺寸:194.1x59.3cm
作品材质:绢画/水墨
收藏于:台北故宫博物院
所在地:中国
作品赏析
绢本,设色,194.1*59.3cm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图绘松树和柏树相依生长,柏树虬枝盘曲,枝干四散张开,松树杆直叶茂;山石层层叠叠,直到画顶,一道瀑布自山顶飞泄而下,如一道白练耀眼。整幅画面比较繁杂,但画家以老练的笔墨画出了景色的层次,且后面的一道瀑布让画面更加清爽。
作者介绍
文徵明(1470年11月28日-1559年3月28日),原名壁(或作璧),字徵明,四十二岁起,以字行,更字徵仲。因先世为衡山人,故号衡山居士,世称“文衡山”。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代画家、书法家、文学家、鉴藏家。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,学书法于李应祯,学画于沈周,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。嘉靖二年(1523年),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,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。嘉靖五年(1526年),文徵明辞官归乡,专事创作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二月二十,文徵明去世,享年九十。其弟子私谥贞献。文徵明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人称“四绝”,与沈周共创“吴派”。文徵明在画史上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“明四家”。在文学上,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
以上就是关于《古木寒泉图轴》的作品信息,想要了解更多山水画、明代和吴门画派艺术作品,请关注美术百科网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