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飞往埃及》乔凡尼作品介绍及画作含义/创作背景

2025-07-29 名画作品 376次阅读

今天为大家带来《飞往埃及》乔凡尼作品画作含义希望可以让你对该作品认识有新的灵感见解。

乔凡尼·巴蒂斯塔·蒂埃波罗的《飞往埃及》是一幅描绘圣经故事的画作,具体讲述了耶稣基督出生后,其母亲玛利亚和养父约瑟为避免希律王的追杀,带着婴儿耶稣逃往埃及的情境。

创作背景方面,这幅画是威尼斯洛可可风格的重要代表,反映了18世纪威尼斯画派的特色。洛可可风格以轻盈、优雅、精致为特点,强调对细节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。蒂埃波罗作为威尼斯学派的重要成员,他的作品深受这种风格的影响。

在《飞往埃及》中,蒂埃波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,刻画了玛利亚、约瑟和耶稣的形象,展现了他们逃亡途中的艰辛和无奈。同时,画面中的风景描绘充满了诗意,如远山、近水、树木和花草等,都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。

《飞往埃及》是一幅宗教画作,是一件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。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表现手法,传达了深刻的宗教情感和人文关怀。

《飞往埃及》诞生于后文艺复兴时期,是乔凡尼·巴蒂斯塔·提埃坡罗在1765-1770创作,属于洛可可艺术风格作品,世界著名的宗教绘画,主要材质采用油画/帆布,作品大小101x68cm,目前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。

作品图鉴

《飞往埃及》美术画作介绍

美术画作介绍

中文名称:《飞往埃及》

原名:《The Flight to Egypt》

作者:乔凡尼·巴蒂斯塔·提埃坡罗(后文艺复兴时期)

作品年代:1765-1770

作品风格:洛可可艺术

作品题材:宗教绘画

作品尺寸:101x68cm

作品材质:油画/帆布

收藏于: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

作品赏析

《飞往埃及》目前正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,是著名的洛可可艺术艺术作品,还是不可多得的宗教绘画题材作品诞生于后文艺复兴时期,作者乔凡尼·巴蒂斯塔·提埃坡罗在1765-1770创造了它。

作者介绍

乔凡尼·巴蒂斯塔·提埃坡罗(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,1696年3月5日-1770年3月27日),常被称为贾姆巴蒂斯塔(Giambattista),是巴洛克及洛可可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,威尼斯画派最后的代表人物。他最早的作品是为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乌丹的教堂绘制的壁画,之后他在威尼斯创作了大量的画作,到了1750年,他已经在整个欧洲非常出名了。德国维尔茨堡的主教邀请乔凡尼和他的儿子,为维尔茨堡宫进行装饰,为此他在那里待了三年,绘制了大量的壁画和装饰,其中包括著名的大型天顶画《行星和大陆的寓言》。1761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邀请乔凡尼装饰马德里的王宫,他画了天顶画《西班牙升天》,在西班牙,他受到安东·拉斐尔·门斯的嫉妒。1770年3月27日提埃坡罗在马德里逝世。

以上就是关于《飞往埃及》的作品信息,想要了解更多宗教绘画、后文艺复兴时期和洛可可艺术艺术作品,请关注美术百科网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

声明:演示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QQ11042158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