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为大家带来《海啸在竹岛寺弹奏琵琶》月冈芳年作品画作含义希望可以让你对该作品认识有新的灵感见解。
《海啸在竹岛寺弹奏琵琶》是日本画家月冈芳年的杰作,此画寓意深远,融合了自然灾害与人文情感。画面中的海啸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破坏者,而是化身为一位优雅的乐者,在竹岛寺前弹奏琵琶。这种反差巨大的设定,旨在表达即使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,人们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优雅,用艺术与自然对话,展现人类精神的坚韧与不屈。
创作背景方面,月冈芳年生活在幕末时期,那是一个社会动荡、灾难频发的年代。画家通过这幅画,既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敬畏,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此外,琵琶作为日本传统乐器,其旋律悠扬,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,文化在灾难面前的传承与延续。
总之,《海啸在竹岛寺弹奏琵琶》是月冈芳年的代表作,是日本文化精神与自然灾害相互碰撞、相互融合的产物,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
《海啸在竹岛寺弹奏琵琶》诞生于江户时代,是月冈芳年在1886年(46岁)创作,世界著名的人物画,作品大小37.3x25.2cm,目前收藏于休士顿美术馆。
作品图鉴
美术画作介绍
中文名称:《海啸在竹岛寺弹奏琵琶》
原名:《Tsunemasa Playing the Biwa at the Chikubushima Temple》
作者:月冈芳年(江户时代)
作品年代:1886年(46岁)
作品题材:人物画
作品尺寸:37.3x25.2cm
收藏于:休士顿美术馆
作品赏析
《海啸在竹岛寺弹奏琵琶》目前正收藏于休士顿美术馆,还是不可多得的人物画题材作品诞生于江户时代时期,作者月冈芳年在1886年(46岁)创造了它。
作者介绍
月冈芳年(日语:月岡芳年/つきおか よしとし Tsukioka Yoshitoshi,1839年4月30日(天保10年旧历3月17日)—1892年(明治25年)6月9日)日本的画家,幕末至明治前期活动的浮世绘师。姓吉冈(よしおか)、后姓月冈。本名米次郎(よねじろう)。画号一魁斋芳年(いっかいさい よしとし)、魁斎(かいさい)、玉樱楼(ぎょくおうろう)、咀华亭(そかてい)、子英、最后采用大苏芳年(日语:大蘇芳年/たいそ よしとし Taiso Yoshitoshi)。师从歌川国芳,与河锅晓斋、落合芳几、歌川芳藤等为师兄弟关系。特别是落合芳几后成为竞争对手。月冈芳年创作了历史絵、美人画、役者絵、风俗画、古典画、合戦絵等多种多様浮世絵作品,在各领域表现出其独特的画风。多数作品中以带有强烈冲击性的“无惨絵”著称,他也因此被称为“血まみれ芳年”。此时的日本开始大量采用西方的摄影与平版印刷技术,浮世绘的需求下降,而月冈芳年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并试图...
以上就是关于《海啸在竹岛寺弹奏琵琶》的作品信息,想要了解更多人物画、江户时代作品,请关注美术百科网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