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为大家带来《古木垂萝图轴》恽寿平作品画作含义希望可以让你对该作品认识有新的灵感见解。
《古木垂萝图轴》
《古木垂萝图轴》是清代画家恽寿平的杰作。此画以古木和垂萝为主题,展现出一种深沉而静谧的自然之美。画中,古木参天,枝条苍劲有力,尽显岁月沧桑;垂萝则缠绕其间,生机勃勃,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命的绿意。
在创作背景方面,恽寿平生活在一个注重自然审美和文化修养的时代。他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,特别是道家和禅宗关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。这使得他的作品往往蕴含了对生命、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深刻理解。通过《古木垂萝图轴》,恽寿平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,更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对于宇宙和人生的体悟。
综上所述,《古木垂萝图轴》是恽寿平高超艺术造诣的体现,是他对自然、宇宙与人生哲理思考的艺术化再现。这幅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是研究恽寿平及其时代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。
《古木垂萝图轴》诞生于清代,是恽寿平在创作,属于常州画派风格作品,世界著名的山水画,主要材质采用墨水/纸本,作品大小104.9x43,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作品图鉴
美术画作介绍
中文名称:《古木垂萝图轴》
作者:恽寿平(清代)
作品风格:常州画派
作品题材:山水画
作品尺寸:104.9x43
作品材质:墨水/纸本
收藏于:台北故宫博物院
作品赏析
画中描绘高耸云际的峰崖,山脚下幽壑深曲,松柏丛茂,碎石间清流飞溅,水势湍急。溪流迥转处,平滩浅濑,芦荻清翠细润。此图为仿古之作,章法严谨,笔墨沉稳,山石画法受董源及吴镇山水的影响,皴法朴厚苍浑,树木、藤枝、芦苇则用笔尖细劲利,风格灵秀生动。本幅自识:“古木垂萝高岩溅瀑图。放笔藤花落研池,夜来移石有云知。开轩长挂南山影,何必东篱泛菊时。昆陵恽寿平。”本幅近景所绘树木不多,但富于形态变化,古木虬枝,青藤临风垂挂,二者穿插盘绕中显现出条理性。中景泉水潺潺,芦苇简约,将远、中景自然隔开,从而增强了全幅的纵深感及空间感。远山以淡墨干笔作长披麻皴,笔触开阔疏朗,显示出清逸深幽的韵致。此图不刻意求工、求似,唯求自然天趣,显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,为恽寿平精品之一。
作者介绍
恽寿平(1633年-1690年),原名格,字寿平,后以字行,改字正叔,号南田,别号云溪外史,晚居城东,号东园草衣,后迁居白云渡,号白云外史,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,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,“清初六大家”之一。寿平八岁能咏莲,少年遭遇战乱,随父参加抗清运动,兵败后与父失散,被总督陈锦之妻收留。陈锦遇刺身亡,寿平扶灵北归时,在灵隐寺与父相遇,留寺为僧,后回乡与家人团聚。生前视钱如无物,晚年贫病交迫,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由好友王翚出资安葬。寿平初工山水,笔墨秀峭,后与王翚交往,多作花卉,重视写生,往往用水墨淡彩,清润明丽,自成一格,有“恽派”之称。人称其笔有仙气,与王时敏、王鉴、王翚、王原祁、吴历齐名,为“清初六大家”之一。
以上就是关于《古木垂萝图轴》的作品信息,想要了解更多山水画、清代和常州画派艺术作品,请关注美术百科网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