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全卷》马/之作品介绍及画作含义/创作背景

2025-06-30 名画作品 262次阅读

今天为大家带来《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全卷》马和之作品画作含义希望可以让你对该作品认识有新的灵感见解。

《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全卷》是南宋画家马和之的作品,此画以苏轼的《后赤壁赋》为创作蓝本,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构图,展现了赤壁之战后的景象。画作中,山峦叠嶂,江水湍急,人物活动栩栩如生,充分展现了马和之高超的绘画技艺。

创作背景方面,马和之生活在南宋时期,当时社会动荡不安,外患频仍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马和之通过描绘赤壁之战后的场景,表达了对英勇抗敌、保卫家国的豪情壮志。同时,他借苏轼的《后赤壁赋》传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

画作含义深远,是对苏轼文学作品的生动再现,是对南宋时期社会现实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深刻反映。马和之通过这幅画作,表达了自己对英勇抗敌、保卫家国的坚定信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。这幅画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《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全卷》诞生于南宋,是马和之在创作,世界著名的风景画/文学绘画,主要材质采用绢画,作品大小42x567cm,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。

作品图鉴

《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全卷》美术画作介绍

美术画作介绍

中文名称:《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全卷》

作者:马和之(南宋)

作品题材:风景画/文学绘画

作品尺寸:42x567cm

作品材质:绢画

收藏于:故宫博物院

作品赏析

南宋著名画家马和之作,绢本,淡设色,描绘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夜游赤壁的场景。画中夜色茫茫,江水浩荡,水波连绵不断;中心有一艘小舟随波漂泊,舟中三人对坐,饮酒作乐,游玩赏景。人物生动传神,笔法工中带写,运笔流畅;衣纹作兰叶描,设色淡雅。整幅画面空旷清静,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了“月白风清”,“水落石出”之景,可以说是马和之山水人物的代表作之一。后幅有宋高宗赵构的草书《后赤壁赋》,书法流畅洒脱;并有篆文无款的小字版。

作者介绍

马和之,生卒年不详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南宋画家。绍兴(1131年-1162年)年间进士,官至工部侍郎。擅画人物、佛像、山水,被誉为御前画院十人之首。自创柳叶描,脱体于吴道子“莱条”,后自成一格,行笔飘逸,着色轻淡,自由简疏,流畅飘动,人称“小吴生”(吴生指吴道子)。宋高宗、孝宗每写《诗经》,均命其补图。传世作品有《唐风图》、《豳风图》等。

以上就是关于《后赤壁图赵构书赋卷全卷》的作品信息,想要了解更多风景画/文学绘画、南宋作品,请关注美术百科网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

声明:演示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QQ11042158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