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芙蓉竹子图》邹一桂作品介绍及画作含义/创作背景

2025-06-28 花鸟画 252次阅读

今天为大家带来《芙蓉竹子图》邹一桂作品画作含义希望可以让你对该作品认识有新的灵感见解。

《芙蓉竹子图》是清代画家邹一桂的代表作之一。此画以芙蓉与竹子为主题,芙蓉娇艳欲滴,竹子则挺拔秀雅,二者相映成趣,既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,又寄寓了画家的情感与理想。

邹一桂创作此画时,正值清朝盛世,社会相对稳定,经济繁荣。这种社会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创作氛围。同时,芙蓉与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。芙蓉被视为美丽、高洁的代表,而竹子则象征着坚韧、不屈的精神。邹一桂通过描绘这两种植物,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,更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向往。

此外,邹一桂在创作此画时,还受到了当时文人画的影响。他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生动,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、线条的疏密曲直,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效果。这使得《芙蓉竹子图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,还展现了邹一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巧。

《芙蓉竹子图》诞生于清代,是邹一桂在创作,世界著名的花鸟画,主要材质采用纸本,作品大小26x32cm,目前收藏于天津博物馆。

作品图鉴

《芙蓉竹子图》美术画作介绍

美术画作介绍

中文名称:《芙蓉竹子图》

作者:邹一桂(清代)

作品题材:花鸟画

作品尺寸:26x32cm

作品材质:纸本

收藏于:天津博物馆

作品赏析

《芙蓉竹子图》目前正收藏于天津博物馆,还是不可多得的花鸟画题材作品诞生于清代时期,作者邹一桂创造了它。

作者介绍

邹一桂(1686年-1772年),字原褒,号小山,晚号二知老人,江南无锡(今江苏)人,清朝政治人物、画家,进士出身。邹一桂生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,自幼受家庭熏陶,攻读经书,且酷爱绘画。雍正五年(1727年)登丁未科进士,殿试高居二甲第一名(传胪),授翰林院编修。雍正十年(1732年)任云南道监察御史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任贵州学政期间,上疏整治科场弊端。乾隆七年(1742年)转任给事中。后历任太常寺少卿、大理寺卿、礼部侍郎,官至内阁学士。邹一桂为官履职之余,酷爱绘画,其山水效宋人,花卉学恽寿平,清润秀逸,别具一格。他曾精心描绘百科花卉,并各题一诗,集成《百花卷》,进呈乾隆帝,乾隆帝深为赞赏,且亦为《百花卷》题写绝句百首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邹一桂辞职回乡。乾隆帝南巡时,曾赐“画禅颐寿”匾额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赴京贺皇太后寿辰,加尚书衔。第二年回乡,卒于途中,年八十六。传世诗、画...

以上就是关于《芙蓉竹子图》的作品信息,想要了解更多花鸟画、清代作品,请关注美术百科网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

声明:演示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QQ1104215877